海絲陸絲無縫對接的國家物流新通道

時間:2016-09-13??? 點擊:次 ??? 來源:未知 ???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正一磚一瓦地構筑著新的絲綢之路,目前,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其中,我國已同30多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同20多個國家開展了國際產能合作,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也態度積極,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一批有影響力的標志性項目逐步落地。“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
 
在“一帶一路”的戰略支點城市——廈門,自貿區建設中著力做強中歐(廈蓉歐)、中亞班列,以開放姿態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互聯互通的紐帶,推進經貿合作,密切人文流,構建沿線大通關合作機制,建設國家物流新通道取得重要成效。
 
中歐(廈蓉歐)、中亞班列為貨物往來臺灣、東盟與歐洲各國開辟物流新通道,搭建對接亞歐大陸,加快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新平臺,在參與國際產能合作中發揮了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在我國目前開通同類班列的12個城市中,廈門成為唯一實現“一帶”與“一路”無縫對接的陸海樞紐城市。
 
遠海自動化碼頭。
 
互聯互通:
 
中國連接世界的國際班列
 
世界處在不斷“縮小”的變化中,12000公里的距離已經不是大問題。“一帶一路”不是一句空話,各種合作、投資項目和會議像雨后春筍般不斷出現,而中歐(廈蓉歐)、中亞班列的拓展和延伸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使得中國連接著世界,世界關注著中國。
 
“實際上從籌備到現在,班列發送實現了一個跨越式的增長。從去年8月16日第一班次試運營,到去年10月份,班列其實只維持在一周發運一列的頻率上。而到了今年的3月份,班列的發送頻率增加到了每周兩列。短短的幾個月內所實現的班列發運頻率的增長,在全國的班列的發展速度來說是很快的。”廈蓉歐(廈門)快鐵班列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邢屹告訴記者,班列開行一周年以來,共發運51列1415個大柜,貨值超1億美元,爭取到2020年雙向開行2000列,貿易額超過1000億元。
 
起點位于廈門自貿試驗區的中歐(廈蓉歐)、中亞班列,經成都到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國直達波蘭羅茲,全程12043公里,國內段5324公里、國外段6719公里,運行時間14天,從每周一列增加到兩列;中亞班列全程7天,國內段5310公里、國外段878公里,每周一列。
 
4月24日清晨,來自中國臺灣的一批電腦配件,搭乘首趟“臺廈歐”班列從廈門海滄保稅港區出發,前往波蘭羅茲市,“廈歐”國際貨運班列起點正式延伸至臺灣,形成一條跨海運、橫貫亞歐大陸的“臺廈歐”班列,讓大陸、臺灣地區和東南亞以及歐洲緊密串聯在一起,“一帶一路”輻射面不斷擴大。目前,“臺廈歐”班列通過與臺海海運班輪的共艙,實現了常態化運營。
 
4月23日,首票臺廈歐國際貨運班列順利發運。
臺灣通過“海鐵聯運”上岸只需要一天,而就在臺灣地區的輻射半徑內,可延伸至東盟,對接中亞。在中亞,陸路是唯一的一個便捷通道,以前因為物流通道的原因,東盟和中亞的經濟往來并不是那么密切,如今,中歐(廈蓉歐)、中亞班列通過海鐵聯運覆蓋東盟五國(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貫通中西部五省區市(湖北、重慶、四川、陜西、新疆),通達中亞五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及歐洲5個城市(波蘭羅茲、德國紐倫堡、荷蘭蒂爾堡、俄羅斯圣彼得堡、白俄羅斯馬拉)。
 
這條中國連接世界的班列把海上絲綢之路與陸上絲綢之路緊緊地連接在了一起,廈門自貿片區的優越性也得到進一步凸顯。海滄自貿園區也將因此成為一個海運和陸運交會的轉運中心,讓廈門東南航運中心總部的腹地得到拓展。
 
作為樞紐城市的廈門,接下來將嘗試與更多的內地物流樞紐城市合作開辟更多的線路。當前廈蓉歐班列公司還在思考,在“廈門+”策略下,怎么樣和更多的內地城市形成互聯互通。如何充分發揮廈門海鐵聯運的優勢,南線延伸至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北線經東三省延伸至滿洲里、莫斯科,并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白俄羅斯、俄羅斯、波蘭、德國串進去。
 
目前班列公司也正在策劃以烏魯木齊為新的物流樞紐集結點,開通到德國杜伊斯堡、俄羅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新線路。
參照“互聯互通”的模式,中歐(廈蓉歐)班列在歐洲實現了戰略延伸。今年3月份“冠捷專列”(企業定制班列)開行以后,班列在4月份線路的終點已經不僅僅是波蘭羅茲一個點,還包括了德國紐倫堡、荷蘭蒂爾堡。
一端連接著中國,一端連接著世界。中歐(廈蓉歐)班列穩定運行一年來,不僅讓沿海“牽著”內陸的腹地變為開放前沿,還串起亞歐大陸的經貿往來,賦予了古絲綢之路新的時代內涵。
 
經貿合作:全面釋放
 
新絲路物流通道的潛能
 
在中歐(廈蓉歐)、中亞班列的來往穿梭之間,“中國夢”與“世界夢”攜手前行,多國互利共贏不再只是美好的設想。
 
物流通道本身對于投資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然而如何全面釋放新絲路物流通道的潛能,最大的挑戰之一是提升雙向貨運量,破解回程貨源瓶頸。而構筑這條絲綢之路經濟帶“大動脈”,需要在加大市場拓展的同時,務實推進基礎工作,從而保證潛能的釋放。作為國有企業,海投集團發揮班列的物流通道作用,主動拓展區域合作,進而實現優勢互補。海投集團董事長李丹說:“比如在沿線國家投資方面,利用東南亞港口和物流的優勢與中遠海運進行產能合作,跟馬來西亞合資建設燕窩產業園,與中外運準備進一步拓展俄羅斯的市場。”他說,接下來還會延伸到清真食品,攜手國檢建設清真食品認證中心,中轉、加工有關清真用品,再銷往全球,實現新疆及中亞地區與東盟各國的互通往來。不斷開啟新的機遇之窗,搭建新的合作平臺。
 
班列與臺灣知名企業及臺灣農漁會達成采購合作,與韓國三星、日本伊藤忠達成采購合作,與泰國TCC集團達成雙向貿易戰略合作,通過海鐵聯運,進一步暢通華僑華人投資渠道、擴大與東盟雙向貿易投資。此外,中亞班列還將延伸至東盟國家,滿足清真食品等伊斯蘭商品的往來物流需求。
 
憑借交通區位優勢,班列在貨運覆蓋面、服務增值能力、口岸功能和通關便利能力等方面不斷完善,全面釋放物流潛能,將廈門打造成中亞國家重要出???,讓更多的“中國制造”源源不斷地從全國各地集結廈門再向世界各地出發。
 
“最近,新疆正在跟我們商討展廳互設的事宜,我們準備將廈門及周邊地區的輕工產品在烏魯木齊、阿拉木圖設展,面向中亞、中東歐、俄羅斯和我國內蒙古。我們在廈門自貿區也會提供一定的空間給他們展示新疆的特色產品,而這些產品展示的對象就是臺灣地區和東盟。”廈門海投供應鏈運營有限公司負責人林尚勇告訴記者,展廳各自開辟一個空間給對方,“海絲”核心區和“陸絲”核心區在互聯互通的大格局之下,共同推進產能合作,持續形成“一帶一路”建設的強大合力。下一步擬與央企及廈門國企合作,在波蘭、俄羅斯、白俄羅斯、法國、阿拉木圖等班列途經的海絲、陸絲節點城市設立相應的采購平臺,打造全球線上線下采購網絡。
 
當然,這只是國際產能合作的一個縮影,依托廈門的優勢資源,以中歐(廈蓉歐)、中亞班列為載體,建設比海運便捷、比空運實惠的新型物流通道,將有利于沿線各國企業優化貿易方式、開拓國際市場、提高各類生產要素的利用效率,有利于使更多沿線各國的企業、機構、資本參與進來,各施所長,合作共贏。
 
借力班列的拓展和延伸,海滄抓住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對接的契機,著力構建三平臺,為亞歐貿易提供完善配套服務,助推經濟轉型升級,更好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在建設物流服務平臺方面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包括在建的庫容為11000平方米的海投拆拼箱中心,以及每周可發運10列的海滄鐵轉中心,還有全國首個全自動化作業線及鐵路專用線(在建)結合的遠海碼頭,以及實現海滄自貿區與空運貨站無縫對接的航空器材、部件物流中心。同時在建的還有前場鐵路大型貨場項目、臨港國際物流中心、冷鏈物流加工中心等,并與臺灣知名企業合作,打通對臺海運、空運、快件通道。下一步將加快太古冷鏈等冷鏈物流項目落地投產,通過定制化的鐵路冷凍集裝箱、冷鏈運輸和加工貿易,將臺灣、東盟等地的冷加工食品運往歐盟(中亞)市場。
 
隨著“跨境通”的正式運營,進口汽車及平行進口車輛檢測中心、毛燕指定進口口岸、清真食品展示中心及認證中心等項目的推進建設,“跨境電商”服務平臺呼之欲出。
 
通過海滄創新園的建設,加強與金融類企業合作,充分運用互聯網與物聯網,為供應鏈提供全方位的物流金融服務平臺。
 
至此,廈門、海滄著力構建“一基地一中心三平臺”,有效釋放新絲路物流通道的潛能,提高貿易和投資合作水平,推動國際產能合作,而本質上是通過提高有效供給來催生新的需求,實現世界經濟再平衡。
 
機制創新:“一帶一路”
 
向落地生根深耕細化邁進
 
作為全國自貿試驗區開出的首條中歐班列,也是廈門首條直達歐洲的國際貨運班列——中歐(廈蓉歐)、中亞班列,如何使廈門更好地融入“一帶一路”,并且助推“一帶一路”向落地生根深耕細化邁進,是擺在廈門面前的一道課題。
 
其實對于一直手持“開放”牌的廈門,創新并不是什么難事,更何況契合國家戰略的同時,也為自身迎來了發展機遇。
 
中央改革辦此前明確要求:“重視發揮廈蓉歐班列國家物流新通道的作用,把廈門建成’一帶’與’一路’無縫對接的重要陸海樞紐城市。”廈門市委市政府對此始終高度重視,就在近日,《廈蓉歐班列國家物流新通道建設工作方案》正式發布,廈門市市長裴金佳“掛帥”廈蓉歐班列國家物流新通道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
 
對于正在加快建設“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城市的廈門來說,中歐(廈蓉歐)、中亞班列正引領廈門“通道經濟”升級,是廈門抓住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的歷史契機。創新合作機制,拓展“廈蓉歐+”,努力開拓東南亞經由廈門到歐亞的海陸聯運,申請成為過境口岸,打通國家物流新通道,進一步發揮海滄港海絲、陸絲樞紐作用。
 
廈門利用現有的多邊合作機制和平臺,創新合作方式,從而發揮平臺的建設性作用。由國家商務部主辦,聯合國貿發會議、工發組織、世貿組織、經合組織、世行國際金融公司和世界投資促進機構協會等國際組織聯合主辦的第十九屆投洽會即將于9月8日在廈門開幕。圍繞“聚焦一帶一路,推動雙向投資”的主題,著力打造“全球投資集散地”。海投集團也借助這一國際性的投資交流平臺,提升廈蓉歐的影響力。目前正與廈門自貿辦積極籌劃在九八投洽會期間,與印尼、菲律賓進行交流和互動,跟新疆也要聯合召開投資推介會。通過廈蓉歐通道,加強與東南亞經貿文化交流。
 
目前廈門也著手建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通關機制,以提高中歐(廈蓉歐)、中亞班列的服務和效率,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廈蓉歐班列國家物流新通道建設工作方案》在加強口岸通關服務中指出,爭取廈門過境口岸資質,解決過境運輸中海鐵聯運有效監管、快速通關問題;爭取對廈門開放汽車整車進口海、陸口岸資質,以擴大回程貨源攬取力度,建設汽車整車進口檢測中心;爭取在廈門設立針對東盟十國關于燕窩、清真食品、牛羊肉等產品的檢測中心和實驗室;爭取海關總署支持,在廈門建立多式聯運監管中心;爭取將廈蓉歐班列加入中歐安全智能貿易航線試點計劃,與歐洲相關國家海關進行數據交換、互認對方的監管結果。
 
這些機制的建立和創新更多地體現在經貿投資、貿易投資合作方面,而全方位地在落實海絲陸絲及“一帶一路”走出去的戰略,營造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也需要人文交流。福建、廈門是全國重要僑鄉,海外僑胞達1580多萬,絕大多數分布在“海絲”沿線國家。廈門將深度挖掘海絲文化,并打造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的“滄江古鎮”,融合東南亞文化和閩南傳統文化,將旅游往國際化方面向深度推進,并借由“國際海洋周”等交流平臺,擴大與東盟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在海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其實,借由海上絲綢之路,廈門與東南亞之間有著割不斷的歷史和文化紐帶。而在中國近代史上,廈門是中國與東南亞連結的重要口岸,眾多的東南亞華人華僑的先輩都是來自福建、廈門或通過廈門口岸“下南洋,討生計”,因此,廈門與東南亞國家結有天然的親緣關系。在東南亞國家,中華文化處處可見。許多華人華僑也非常愿意成為廈門連結東南亞國家、推進“海絲”建設的橋梁和紐帶。
 
可以預想在中歐(廈蓉歐)、中亞班列開展國際互聯互通的推動之下,南洋文化節等致力于促進廈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全方位交流的品牌活動也將得到更多的響應。
 
廈門正不斷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做足“廈蓉歐+”的文章,促進各方在經貿往來、文化交流等多領域形成廣泛持久的合作創新機制。從而使區域合作走深走實,助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向更全面更均衡的方向發展,不斷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生機。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久,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欧美国产亚洲日韩在线,狠狠v欧美ⅴ日韩v亚洲v福利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男男 | 亚洲阿v天堂在线2017 | 又紧又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 天干夜啦天干天干国产精品 | 日韩国产欧美另类综合 | 无遮挡十八禁在线视频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