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電商到“新電商” 陜西電商追趕超越之路怎么走
時間:2017-02-17??? 點擊:次 ??? 來源:未知 ???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突出‘三新’,即新經濟:互聯網 現代農業;新動能:農業供給側改革;新電商:電商三產融合。這給我們提供了新思考。”陜西省電子商務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西安郵電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張鴻教授說道。
“傳統電商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再是單純的電子交易這么簡單,傳統電商正在越來越深地嵌入到具體的產業與行業當中,并與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融合在一起。”談到電子商務發展的新動向,張鴻說道,只有從“新電商”的角度定位并實施,電子商務才能更好地推動陜西經濟發展,成為陜西追趕超越的新動能。
張鴻作為陜西電商界的“網紅”,他雖然身處理論界,但念念不忘如何讓電商理論服務于陜西農村電商、縣域經濟發展的實踐。過去幾年,在張鴻的規劃和指導下,陜西電商正走出“岐山模式”“武功模式”“千陽模式”“山陽模式”等因地制宜的道路。陜西經濟如何追趕超越,電子商務正在成為一股重要的整合力量。
1 “新電商”引領行業變革
“傳統電子商務為解決小生產對接大市場問題,作出了很大貢獻。但如今隨著消費升級和產業變革,電子商務不僅要解決把產品(比如農產品)賣出去的問題,還要‘賣完’、‘賣好’。”張鴻說道,在“新電商”時代,定制化、細分化、精細化才是行業的未來。
在張鴻看來,陜西的一些特色農副產品要“賣完”“賣好”,就要主動進行客戶群細分。對于那些愿意花高價購買新鮮農產品的客戶,當地要打造相應的高端定制方案。“比如我們可以設計一個高端農產品物流專列,在鮮果成熟季,當地政府可以與航空公司合作,將新鮮農產品快速送到客戶手中。”張鴻說,再比如,對于一些果園,我們可以采取“領養”的辦法,用物聯網技術讓客戶在手機端實時了解到果樹的日常生長情況。
“電子商務發展到如今,越來越考驗一個地方整體電商生態的構建。”張鴻說道,比如農產品物流情況,大數據對產銷能力的分析,物聯網的運用,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的規模等。
張鴻表示,陜西加快發展農村電商,有著先天的資源優勢。“而發展的關鍵在于,我們要緊跟從傳統電商到‘新電商’的升級潮流,加快打造一個健全的電商生態系統。”張鴻說道。
2 把縣域電商打造成縣域經濟新引擎
在當前各類新經濟、新業態的發展過程中,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尤為引人注目。但與此同時,電子商務雖然增速快,在整個地方經濟中的占比卻依舊較低。在張鴻看來,要讓電子商務真正成為縣域經濟新動能,關鍵要讓現代企業而不是松散的農戶,成為縣域電商經營的主體。用現代企業與合作社,帶動產業鏈上游的農戶,從而重新塑造農業產銷鏈條,并協同帶動相關產業。
張鴻在他主導策劃的農村電商“山陽模式”中,就充分貫徹了這一理念。當地以“互聯網 旅游農業”為核心主導,自建平臺逛集網,發展以漫川古鎮、天竺山為代表的旅游電子商務,以核桃、香菇、木耳為代表的農業電子商務,形成了“自建平臺政府 協會 龍頭企業 合作社”的農村電子商務模式。
事實上如今借助網絡平臺,越來越多的個體有機會撬動、整合更多的社會資源,實現農村電商乃至縣域經濟的大跨越。張鴻解釋道,過去傳統經濟模式下,我們靠的是資本、資源,如果沒錢,連店面都開不起來。但在如今的網絡經濟環境下,通過一部手機,把自己打造成“網紅”,就可以發揮像企業一樣的巨大效應。近幾年,陜西農村電商市場上涌現的土豆姐姐、柿餅哥哥,正是極好的范例。“將電商新動能與‘雙創’動能結合起來,縣域經濟發展蘊含著豐富的可能性。”張鴻說道。
3 陜西電商如何助力“趕超”
在張鴻看來,陜西電商要加快發展,首先要解決的依舊是理念問題。張鴻表示,陜西作為科教、文化、旅游大省,應積極結合“互聯網 ”發展新經濟,發揮新動能,消化傳統過剩產能,帶動經濟發展。與此同時,陜西在發展電商過程中,應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大數據為支撐實現品質、品牌、品種三品協同,以信息化、新型城鎮化、鄉土化實現三化同步,以扶貧、經濟、電商實現三標提升。
張鴻認為,個體向群體轉變,農村電商向縣域電商轉變,定制化、領養化、平臺化,扶貧、大數據、“互聯網 ”相結合等是電子商務發展總的趨勢。他認為,三秦大地發展電商應著重于解放思想,政府、企業、高校等應結合起來,以農產品為抓手,以人才培養為保障,發展“新電商”、新經濟,以電子商務新動能推進陜西實現追趕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