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電影能讓人類的生命延長3倍,那VR呢?
胖子:我覺得我小舅說的蠻有道理的。他說,電影發明了以后,人類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長了三倍!
婷婷:亂講!怎么會!
胖子:我們在電影里面得到的生活經驗至少是我們自己的生活經驗的double就對了。比如說,殺人,我們沒有人殺過人,可是我們都知道殺人是怎么一回事,而且有過好幾次各種殺人的經驗。這都是我們在電影里面得到的。
婷婷:我又不會去殺人!生命是這么悲慘的話,那還有什么意思……
胖子:我只是用“殺人”來舉個例子而已,當然還有別的嘍。比如,他還說,沒有一朵云,沒有一棵樹,是不美麗的,所以人也應該這個樣子。
春節期間,重溫楊德昌導演的電影《一一》,依然感慨頗多。“電影讓人類的生命延長3倍”,楊導演借劇中人物說出的這句話,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一種非常浪漫主義的說法,但對于熱愛電影的人來說,可能聽到這句話就會有被擊中了一樣的感覺。
這句話也常常在我腦中浮現,尤其是在接觸VR(虛擬現實)的這一年多以來。
我常常想,如果說電影讓人類的生命延長3倍,那VR這種新的媒介、技術是否也能給人帶來很多好的經驗,從而延長人的生命呢?
當然,首先,VR還未進入主流,也有人質疑VR可能會是一個相對小眾的市場,這也是很合理的質疑。其次,VR發展還處在早期階段,還存在很多很多的問題。
盡管這樣,我還是愿意相信也希望VR能延長人的生命。在我自己接觸VR的1年多以來,盡管好多地方還很粗糙,不夠完善,但VR還是帶給我很多有意思的經歷,讓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以下就談談我接觸VR的經歷。
“如果世界太危險 只有音樂最安全”
不久前的王菲演唱會,利用VR技術進行360度全景網絡直播,王菲的粉絲可以在千里之外通過手機VR設備觀看,給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到現場的觀眾近距離欣賞演唱會的機會。
這場我沒看過,但作為一個樂迷,去年剛接觸VR的時候,就看過VR演出。
VR:Paul McCartney演唱會
第一次看的是前披頭士成員Paul McCartney演唱Live and Let Die這首歌,感受非常強烈。音樂響起,McCartney坐在我前方彈鋼琴,特別特別近,仿佛觸手可及。盡管手機(不是2k屏手機)和VR設備都很低端,但我還是有非常非常強烈的臨場感。
VR:武漢Vox Livehouse
這也是看VR演出的優勢。我還記得當年第一次看樸樹的戶外演出,去得晚,隔得也很遠,觀看效果就差一些。(當然,我還是很開心。)第二次好一些,距離近到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腿上的疤。
VR演出就更好一些,不會感到擠,也不會有人擋住你的視線。McCartney的表情、吉他手的演奏都看得清清楚楚,
可是好景不長,當我看得正投入,一個小圓圈突然在我眼前轉啊轉--卡住了。我也不知道是硬件設備還是網絡的問題,最終還是沒能把這首歌聽完。
第二次是去年看加州切科拉音樂節的VR直播,有一些我喜歡的樂隊,我還挺激動,但也是硬件設備還是網絡的問題,不是很順暢。
從這之后,我就在想,希望各方面的技術快點進步,網絡更快,VR設備更先進,更便宜,VR體驗館、VR網吧更普及,音樂演出更普遍地采用VR直播。
我還認真總結了一下自己特別想看的演出(國內的歌手,想看現場一般都能看到,就不提了。):Mark Knopfler,Roger Waters,David Gilmour,Oasis(已解散,但有可能重組巡演一下),Coldplay,U2,Sinead O'Connor,Bob Dylan,Simon & Garfunkel,Radiohead, Patti Smith等等。一般想看的就更多了。也許看不到現場演出,但能看看VR直播也是好的呀。
2016年,David Bowie,Prince,Leonard Cohen等音樂家相繼過世了,特別讓人難過,這也意味著我們再也看不到他們的現場演出了。衷心希望科技進步能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