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興起,人們迫切的希望能夠通過發達的互聯網網絡,在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產生聯系,人們當初對物聯網的夙愿,已經成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比如寄出一份快件,希望能夠在互聯網上實時掌握快件的動態,出門可以輕松的獲取城市交通信息網,準確查詢公交車到站時間和位置,合理安排出行。在不知不覺中,人們很驚奇的發現,物聯網概念已經不再需要強調和深化,因為,隨處可見,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也改變著行業的發展。
近日2016年物聯網開發者大會在北京拉開帷幕,微軟、英特爾、IBM、騰訊、阿里巴巴等巨頭的管理技術代表紛紛亮相,他們通過主題演講、圓桌對話和頭腦風暴等多種方式,完成對物聯網產業的年度觀察,毫無疑問無人機將會在物聯網建立的過程中充當重要角色。
”物聯網+無人機“所帶來的問題
早在1999年,首次提出物聯網概念時,即強調其需要通過射頻識別(RFID)(RFID+互聯網)、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氣體感應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而無人機則可以通過上述手段,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滿足人們當前的各種生活需求,比如航拍、救援、電力巡檢等諸多方面,特別是在農業植保和智慧城市的建設領域,無人機可以起到數據采集和應用的重要作用。
無人機與物聯網發展形勢一片大好,然而也有不少業界大佬表示了種種擔憂。
憂慮一:安全問題
無人機是否安全最直接的標準是會不會造成人員財產損失。網上屢屢爆出“炸機”事故,很多人認為無人機特別是多旋翼小型非專業無人機很好操控,因此買完即上手飛行,基本沒有受過專門的安全教育和飛行訓練,很多人甚至把小型無人機當成玩具對待,對其可能造成的潛在危險認識不夠,沒考慮炸機之后會造成怎樣的影響,會對人員等造成怎樣的傷害。與此同時也存在著對于公關安全的威脅,一旦出現操作失誤或者機體失去控制,極有可能造成巨大損失,譬如5月28日傍晚,民航西南空管局塔臺雷達發現距離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東跑道十幾公里外的龍泉柏闔寺上空,有無人機在活動。為避免客機與無人機發生碰撞,東跑道被迫停航關閉達1小時20分鐘,這直接導致55個進出港航班延誤,嚴重擾亂了機場飛行秩序,對公共安全造成了沖擊。
憂慮二:隱私問題
在2016年物聯網開發者大會上,微軟、英特爾、IBM、騰訊等大咖均表示,物聯網時代的數據安全隱私保護值得深思,無人機作為采集信息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把天空也納入到物聯網中,提供了一種上帝視角。你無法知道無人機在屋頂盤旋,是在錄制視頻拍攝正在草地上嬉戲的孩子,還是在房間的窗戶外面觀察你在臥室的動態,最糟糕的是我們仍然不知道我們究竟是否有權利來阻止這一切。
物聯網的節點設備采集數據來源廣泛、格式不一,也缺少相對統一的數據采集、傳輸與應用的數據安全防范策略與技術。對于海量接入的節點設備來說,無疑給非法、惡意控制的入侵者,提供了更多外來的便捷機會,居心不良的人更容易通過技術手段獲取我們的隱私信息,這是當前物聯網應用無人機不可逃避的一個重點難題。
憂慮三:管理問題
無人機備受青睞,然而監管卻存在一定空白。消費級產品的玩家有一部分出于個人愛好,但是卻缺乏足夠的操作經驗和安全意識,也沒有經過正規的訓練。因此,加強無人機操控者的安全意識與技術培訓,劃分禁飛區,建立健全無人機飛行的相關法律法規是當務之急。除了要有相關規定出臺之外, 還要制定清晰的管理方案和執行部門,不要天下天平的時候就人人都搶著管,一旦出事就左右推脫,我們應該建立統一的數據庫對無人機銷售進行登記,實行身份識別,建立追查制度,確保無人機的研制、生產、銷售、使用和監管完全運行在法制軌道上,在完善有序的管理之下,才能使無人機更好的為物聯網的發展做出貢獻。
憂慮雖然存在,但是可以避免,隨著行業標準完善、技術不斷進步、國家政策扶持,中國的物聯網產業將延續良好的發展勢頭,在2017年資本寒冬漸漸退去的新機遇里,無人機也將為其持續穩定增長提供新的動力,與物聯網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