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物流業行業發展五大趨勢 快速升級多元資本標準
時間:2016-01-07??? 點擊:次 ??? 來源:未知 ???
“十三五”期間我國冷鏈物流業將凸顯哪些特點?中國冷鏈物流聯盟秘書長、中國制冷空調工業協會冷鏈物流分會秘書長劉京強調,“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對冷鏈物流產業將產生五大深遠影響:
傳統的物流作業方式首先要在商業模式上創新,要更多地提煉價值服務與增值服務功能。散、亂、小的冷鏈物流業態要精誠合作,要構思創造可持續發展的宏觀格局。節能減排是綠色冷鏈產業發展最終方向,綠色的基礎設施建設、電動物流車將獲得優先發展。“互聯網+”時代產業均保持公共開放和透明。現代社會供應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今年8月國務院會議通過的《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引導物流走在消費前頭,冷鏈信息只有共享才可以無限擴大,獲得優勢資源互補。劉京認為中國冷鏈物流業未來發展特點,他預測行業呈現五大發展趨勢。
趨勢一:冷鏈物流市場保持穩步快速增長
三大因素促進冷鏈物流市場穩步快速增長,預計未來3—5年年均增速21%。一是國際化。國內自貿區試點擴大,進口生鮮品類和數量大幅提升;APEC召開后,亞太自貿區取得更大突破,進而帶來新機遇,目前中韓和中澳自貿區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二是標準化。國內人均消費力提升,對生鮮食品品質要求提高,對冷鏈標準認知加強;國內法規和監管措施進一步完善,加之配套基礎設施的升級,助推冷鏈行業健康發展。三是農村市場。農村市場需求激活以及農產品進城、出國,將進一步刺激冷鏈物流行業發展。
趨勢二:生鮮電商推動冷鏈物流模式升級
電商國際化加快國內冷鏈服務的國際化對接,推進國際生鮮品牌進入我國市場,對綜合服務能力要求提高,具有分銷職能的冷鏈供應鏈類型的企業快速崛起。
國內冷鏈企業開始跟隨國家戰略逐漸走出國門,跨境收購成為一種新動向。
電商下鄉推動冷鏈下鄉新思維,城鄉結合部的冷庫建設迎來大的發展機遇,農產品進城、出國需求加快F2C模式的發展。生鮮產品深加工和品牌建設提上日程,類似陽澄湖大閘蟹、東北五常大米、褚橙等產品將增多。
趨勢三:跨界競爭呈現更加多元化的特征
新的競爭者不斷涌現。歷年冷鏈50強企業結構特征分析結果表明,除了制造商直接切入、傳統物流商切入、電商切入外,貿易商(生鮮進口貿易的貿易商和貨代等)、制冷設備商已經高調進入冷鏈物流行業,相信后面還將有跟進者。
冷鏈物流的服務形態也更加多元化。傳統圍繞運輸展開的服務,如冷鏈干線運輸、冷庫、冷鏈宅配等冷鏈包裝產業、冷鏈認證服務,包括產品溯源、供應商等級評定、生鮮產品交易中心建設、IT技術商,即全程質量監控,如溫度、濕度等全產業鏈架構正在形成。
趨勢四:資本對冷鏈物流影響出現新趨勢
傳統做規模和提升服務的投資模式依然會繼續。圍繞產業生態布局的資本也將出現(類似國家冷鏈行業發展基金、致力于投資冷鏈基礎設施相關的內容,如包裝技術、質量監控系統以及行業標準等)。資本助力國內冷鏈企業進行跨境收購。
趨勢五:技術革新助力冷鏈物流標準落地
技術發展助力冷鏈服務質量和效率提升,包括制冷技術、食品速凍技術、冷庫自動化、包裝技術等。
互聯網應用對冷鏈物流標準落地產生了倒逼效應。生鮮電商的競爭使得冷鏈服務標準越來越透明化、標準化,移動二維碼等的應用促使標準動態監控成為可能。
市場貨源工具模式:企業未來四層布局
中國冷鏈物流業發展趨勢十分明確,為此,相關企業對未來布局有哪些思考?劉京提出四個關鍵點:
關鍵點一:戰略重點,市場選擇
國際化對接,跨境電商與APEC定下的亞太自貿區戰略,至少中韓、中澳自貿區是可以做出大文章。城市市場,城市共同配送下的前置布局。農村市場,電商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相關的戰略布局。
關鍵點二:成功要素,貨源保障
帶有市場培育的屬性,如何加快生鮮標準建設以及監管標準落地,冷鏈全程質量控制體系如何搭建產品品牌建設、生鮮產品溯源體系、生鮮產品深加工等。
關鍵點三:落地抓手,工具配套
資本和技術僅僅是實現目標的工具而已。資本助力,資本該如何更好地幫助冷鏈行業發展,如何布局、如何選擇投資領域,進而更好地賺錢。技術創新,包括制冷技術、食品速凍技術、冷庫自動化、包裝技術;全程質量監控體系等方面都要有所建樹,借助技術手段加快監管標準落地,比如掃碼溯源應用等。
關鍵點四:模式選擇,業務布局
當前企業追求的代表模式,如SFCold的供應鏈模式、自動化冷庫建設、廠家生鮮O2O應用。還要對品牌生鮮產品交易中心、冷鏈裝備制造企業、陸運冷藏標準箱、F端生鮮產品認證(溯源)、冷鏈企業服務質量評級機構、冷鏈發展(長短線投資)都有所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