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12-17??? 點擊:次 ??? 來源:未知 ???
近年來,物流資本市場陽光普照,可自6月我國股市大幅變動以來,整個資本市場寒風凜冽,物流領域融資的難度不斷加大。
雖然其融資案例持續到九月,但從10月開始,資本寒冬威力顯現,獲得融資的企業數目迅速下降,剛成長起來的一波以互聯網為平臺的物流公司受到極大影響,很多在此前盛傳將要完成下一輪融資的企業也遲遲沒有新的消息傳出。
雖然物流資本市場不盡如人意,11月21日至22日的2015中國年會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指出,物流產業發展新動力正在逐步形成,全行業面臨從規模速度粗放式增長向質量效益集約型增長,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挑戰和新的機遇。資本市場具有逐利性,物流業發展新機遇也將引領物流資本市場的風起云涌。
今年開年以來,各種物流O2O平臺融資的信息便不斷爆出,這緣由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推動,也是傳統物流行業在“互聯網+”時代下所作出的巨大改變。上半年,資本市場仍然延續2014年的熱情,從物流終端“智能柜”、物流快遞、貨運物流、物流信息化平臺、跨境海淘到最后一公里,整個物流產業鏈都成為資本爭相選擇的“熱門”產業。
“到了今年下半年,大家都傻眼了,現在排隊IPO的有1000多家企業,而且排上以后沒有交易量,也拿不到錢,所以說這是非常痛苦的事情。”速派得CEO江鎮表示,“果斷轉身才是過冬的最佳姿勢,現在我們立馬轉身然后用不燒錢的辦法來玩。”
在今年8月到9月之間,依然有很多物流企業完成了新一輪的融資,在這其中包括運滿滿、貨車幫、運東西等多家企業,融資金額也普遍都在千萬級以上,物流領域資本未像其他領域那樣迅速減弱。一位同配O2O領域的公司負責人表示:“在下半年很大的感受是參與戰爭的競品減少了。”正如這位負責人所說,就在最近兩個月,很多物流企業資金縮緊,后續乏力的公司將會面臨淘汰,倒下的這些公司會把試錯的經驗和市場空間,留給從寒冬中走出來的公司。
傳統物流行業相較于物流O2O企業來說,更早地感覺到了冬天的到來, 2014年下半年貨源明顯減少,甚至出現了資金鏈斷裂的情況。 這一情況在2015年并未緩解,而傳統物流企業中一部分已經開始做出實際的改變以面對這一情景。比如在海南,從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就出現了多家小型物流企業跑路的情況,而當地的物流企業目前正在通過抱團注資、并購的形式進行自救。
就目前而言,物流企業資本化率還比較低,對于熱情高漲的“雙十一”,A股物流企業難分“一杯羹”。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申正遠指出, A股上市的幾家物流企業,業務范圍主要是為企業配送大宗商品,與電商的關聯并不緊密,難以享受到“雙11”帶來的物流利好,在“雙11”中真正受益的是快遞企業。
最近快遞行業上市的話題層出不窮,據了解,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家民營快遞企業上市。申正元提出,如果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民營物流企業真正上市會對行業造成本質性影響,一方面,這能夠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利于提高市場集中度,民營物流企業上市之后為了實現規模經濟,勢必會進行并購重組,對外擴張;另一方面,此舉有望提高民營物流企業的配送質量和效率,民營物流企業上市之后,資金實力經營提升,將會引入更多信息化配送、管理技術。
在物流資本市場颯颯北風拂面的時候,事情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糟,依然有公司順利地獲得了資本的青睞。
“我們是從今年8月開始接觸資本方面的,后來很快就獲得了一些資本的意向,目前已經完成A輪的第一次融資。”滿意通達CEO徐磊如此表示。
對于徐磊而言,公司在建立兩年中的經歷與目前物流創業公司所經歷的相似——在建立初期,公司也曾多次獲得資本的青睞,而徐磊當時并不認為融資是恰當的時機,在隨后的一段時間中,徐磊也經歷了資金緊張,并在這個過程中多次試錯,因而不斷調整公司的發展方向。而目前再次獲得資本青睞的模式,恰恰與徐磊當初建立公司的初衷大致相似。“雖然是繞了一個圈,但試錯的過程還是不能缺少的”。在徐磊看來,寒冬雖然存在,但是作為正在風頭的物流行業,尚有大量蘊藏的空間,短暫的資本空窗期并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創造價值的公司最終是會被認可的”。
何黎明分析,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仍然乏力,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例為15.2%,比去年同期下降0.4個百分點,反映出物流運行效率有所提升。綜合分析判斷,物流的增速放緩但是趨穩,結構調整在加快,效率有所提升,這將成為2015年乃至今后一段時間物流業運行的總基調。
“物流業作為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加快與制造業、商貿業、金融業等多業融合,逐步向價值鏈上游延伸,打造一體化供應鏈,提升價值鏈的體量和水平,還有很多很好的機會。”何黎明指出,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的廣泛運用,具有互聯網特征的新型物流模式不斷涌現,網絡化、智能化、協調化的“互聯網+”生態體系正在加快發展。我國物流業轉型升級的速度加快,在資本和技術雙輪驅動下,新的商業模式不斷生成,平臺整合、跨界融合正在深刻影響和改變著傳統的物流業,戰略調整和組織變革行動在加快,兼并重組和聯盟合作使企業的競爭力快速提升。
江鎮表示,O2O的實質就是供應鏈的重構,實際上在整個供應鏈上,分工體系的重構才是我們的O2O最終生存目標。作為我們物流O2O企業來說,就是要提升“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管理的效率:第一步是提高效率賺錢,第二步是提供增值服務為了特殊的行業需求來賺錢,第三步到最后我們要提供基礎設施來賺錢。他說:“希望我們大家保持好的姿勢過冬,迎接技術創新型企業的春天。”
對于中國物流企業來說,2015年注定是個不平凡的一年,2015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將破紀錄實現200億件的消息更是震驚業界。這對于中國快遞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200億件是個什么概念?意味著每天處理5479萬個包裹,而在2013年,全國快遞業務量也才92億件,短短兩年內翻番有余。這一數字使得中國不但坐穩了全球第一大快遞國的位子,更將第二名美國市場遠遠拋在身后。
如今中國快遞行業的快速發展與國家政策支持密不可分,過去五年國家政策高度重視快遞業的發展,促成了巨額資本不斷涌入快遞行業,特別是今年10月出臺的《關于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這個綱領性文件為推進快遞行業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該《意見》提出,快遞的發展要以解決制約快遞業發展的突出問題為導向,以“互聯網+”快遞為發展方向,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拓展服務網絡惠及范圍,“到2020年,基本建成普惠城鄉、技術先進、服務優質、安全高效、綠色節能的快遞服務體系。”
到2020年的這個目標無疑將快遞行業推向資本狂歡的高潮。
據了解,目前排名前十的快遞公司都至少做過一次融資,有的甚至已經融資好幾輪,獲得資金數千萬到幾十億不等。就連此前從未融資的圓通速遞也被阿里巴巴旗下的云鋒基金入股,順豐速遞則被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團、中信資本等資本入股。
在民營快遞行業,“四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匯通、韻達)和順豐作為行業領軍者,尚無一家成功實現IPO。今年5月,申通快遞董事長陳德軍透露,申通今年收入有望達到100億元,正在做上市項目的準備工作。10月21日,停牌近兩個月的浙江艾迪西流體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艾迪西已與申通快遞股東達成收購申通快遞股權的初步合作意向,并簽署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框架協議。這,意味著申通快遞可能會借殼艾迪西,謀求登陸A股。
在良好的政策環境下,申通的上市步伐將加快,無疑也給其他快遞企業帶來希望,也將加速行業上市進程。其實除了申通之外,許多快遞企業都在謀劃上市,EMS早在兩年前就曾通過上市審核,圓通也曾提出要在2015年上市的計劃。另外,還有中通、百世匯通、宅急送、全峰等快遞企業都在謀劃上市進程。
快遞企業上市是未來的趨勢,各個企業走向資本市場也只是時間問題。目前來看,資本在享受收益的同時,也客觀推動了快遞行業的迅猛發展。大大小小的快遞公司把拿來的錢投入網點和運轉中心的建設,從而確保了巨量快遞業務能夠平穩承接下來。整個快遞行業的競爭逐漸從價格戰升級為服務戰,快遞企業迫切需要資本市場的支持,從而實現快速升級擴張。由此,快遞行業的競爭也將更加激烈,行業間的優勝劣汰現象也會更加普及,兼并重組將成為行業重頭戲。
相關人士認為,政策的開放,資本杠桿的介入,將加速本土快遞進入重資本和重技術競爭的新階段。隨著各類資本相繼進入,快遞企業重資產化和專業化越來越明顯,行業度將更加集中,快遞企業未來三五年內難免被整合,上市進程也將加碼加速,而這都要求快遞企業上市后亟待改善加盟管理、配送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等問題。
下一篇:AGV市場發展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