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20??? 點擊:次 ??? 來源:《中國教育報》2023年4月 ???
職業教育的適應性是指職業院校要瞄準技術創新和產業優化升級方向,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科教融匯,拓展人才紅利,促進共同富裕。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遵循社會發展規律、經濟發展規律、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是支撐職業教育深層次改革,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溯源:職業教育增強適應性的邏輯起點
新職業教育法第三條規定,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途徑。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建立健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符合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的職業教育制度體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作為類型教育之一的職業教育需要認識變化、應對變化、尋求變化,進一步提高前瞻性,把增強適應性作為改革的切入點。
首先是經濟狀態與產業體系發生深刻變化。我國進入由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四要素協調構成的現代產業體系形成過程中,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碳達峰、碳中和成為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強大推動力,高質量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對人力資本提出更高要求。實現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供給是職業教育賦予未來發展無限可能的關鍵所在,也是乘勢而上搶抓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選擇。
其次是人民群眾對多樣化、高質量教育的需要與期盼。現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提供多元化、差異化、個性化的教育資源,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人人皆可出彩的教育環境,需要進一步加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提升職業教育供給側水平,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提高人民群眾對于職業教育的滿意度,實現適應能力再造,是高質量發展的邏輯和需求所在。
再其次是建設高質量現代教育體系的要求。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夯實類型教育地位,優化教育結構,暢通人才培養路徑,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有機銜接、深度融合,實現高等學校多樣化發展,是教育結構調整的內在要求。
筑本:職業教育增強適應性的主體構成
體系建設是根本,破解制度困境是增強適應性的重要抓手。建設由中職教育、??聘呗毥逃?、本科及以上層次職業教育體系組成的高質量現代職教體系,切實推進落實“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從而滿足技術進步對人才的需求和類型教育發展的需要。
院校發展是平臺,職業院校是增強適應性的基本載體。當前在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中,職業院校是開展職業教育和培訓的基本單位,是政府、產業、行業、企業、教育資源整合的載體,是培養適應產業發展需求人才的基礎平臺。
教師適應是根基,教師隊伍是增強適應性的重要保障。職教教師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主力軍,是校企合作能否走得長遠和有效的重要因素,是創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內容、完善教學資源的主要力量。
學生發展是目的,培養高水平、知識型技術技能人才是增強適應性的主要目的。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不僅要掌握技術、勝任工作崗位,還要參與技術研發、促進技術進步,更要培育工匠精神,培養獨立、自信、負責任的人格,使其能夠適應經濟社會與產業發展變化。
強基:職業教育增強適應性的發展對策
在需求結合中增強適應性。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促進就業創業、滿足人民對高等教育需求的重要職責。必須加大政府統籌力度,加強頂層設計和政策引導,將職業教育納入宏觀社會發展規劃。進一步優化職業教育資源配置,根據區域、產業、學校定位,將著力點轉移到新經濟、新技術、新業態以及符合新發展理念的領域和方向,培養和造就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助力社會經濟發展。
在資源整合中增強適應性。實現教育資源的重組與重構,構建數字教育新生態,提高在解決不平衡矛盾過程中的適應性。服務數字化新興重點領域,研究未來產業與行業發展,研究未來人才與技術需求,以此為基礎進行專業建設、課程開發和職業教育生態建設。通過政產學研合作,整合校內外教育資源,跟蹤前沿技術,研判人才需求,完善專業標準,開展教學改革,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在產教融合中增強適應性。在學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上,進一步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理實融合、技術與文化融合、數字化技術與教學的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銜接,實現人才培養標準、職業資格標準、行業準入標準、企業用人標準有效結合、互通共用。
在國際合作中增強適應性。提高中外合作辦學質量,進一步做實“魯班工坊”“中文+職業技能”等項目,聯合境外相關院校、企業,開發符合當地發展的職業教育資源,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為海外發展的中資企業提供人力資源保障,構建更加緊密的發展共同體。
職業教育要主動應變局、破困局、開新局,用高質量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回應發展需要、人民需要、社會需要、國家需要,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在促進就業、服務社會、引領企業進步中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
信息來源: 《中國教育報》2023年4月18日06版 作者:賀星岳,任聰敏
(此文為分享轉載,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上一篇: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急需新機制
下一篇:沒有了